小米改變了手機行業,而不是蘋果

  科客點評:與其說顛覆,不如說破壞,小米是規則的破壞者。

小米改變了手機行業,而不是蘋果(圖片來源網絡)

  創業初期如何設定目標用戶很關鍵。創業公司想在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,就要選定那些穩定且易預測的用戶。而在新興市場未來的中產階級中,這種用戶就不少。

  首先,這些人的財務狀況刺激著他們的購物欲望。雖然買頂級品牌有點吃力,但他們愿意用便宜的價格買個稍微次一點的。其次,因為他們負擔不起高利潤的頂級品牌,頂級品牌也不用顧及他們所有人的感受。于是,在創業者看來,這些人所處的位置妙極了:因為富吧,他們可以為創業初期的增長做出貢獻;但他們又沒那么富,也就沒那么難伺候。

  小米便找準了這樣一個有利的位置,暴風般席卷了智能機行業。有些學者宣傳小米只是中國的山寨蘋果,此話并非毫無道理。看看小米的產品說明書,簡直跟蘋果一模一樣。還有小米的操作系統MIUI跟蘋果的iOS也出奇地相似。而且,從性能方面看,小米的產品已經達到了業界最高水平。面對這一切,我們不得不相信,小米已經有能力與巨頭們競爭了。

  然而,分析小米整個商業模式我們可以發現它多么獨特,多么具有破壞性。一開始,小米就跟蘋果不一樣,它并沒有緊盯高端用戶,反而以低于市場價的60%價格將高質量手機出售給年輕人。這是怎么做到的呢?

  為了讓高質量手機保持低價,小米的每款產品上市銷售時間比蘋果要長。通常小米兩年才會更新產品。雖然新款小米手機剛問世時定價只比成本高一點點,但兩年后部件的成本會下跌超過90%,同時定價保持不變。蘋果則是與之相反,在剛推出新產品時獲得最高利潤,于是需要不斷推出新產品保持利潤增長。

  也就是說,小米掙錢靠的是部件成本的下跌,而不是持續開發新功能(一些新功能早晚會戳中大部分手機用戶的需求)。這樣一想,這種模式潛在的破壞性便顯而易見了。

  有人也許會擔心,這種狡詐的商業模式,同樣走低價路線的競爭者一學就會。于是,為了先發制人,小米創造性地模仿了蘋果,玩起了另類的饑餓營銷。有意購買者想在線上零售店購買小米手機,必須注冊排隊。在發售開始之前,他們不得不在網上至少等待兩小時,可最后只有前兩萬幸運的人能夠獲得購買機會。正是這種可怕的經歷會讓人比以往更想買到這部手機,人類本性就是如此。

  小米2014年的目標是賣出6000萬部手機,它離這個目標已經很近了。而且小米的商業模式能適用于其他發展中的行業。對于這種具有破壞性的創新,剛開始那些智能機巨頭們完全看不上,因為如果以消費者能負擔得起的價格出售商品,他們將無力可圖。現在,小米成為了強大的競爭對手,他們照著自己成熟的旗艦產品推出了一些簡化的產品,比如說蘋果推出了iPhone5c,但最終還是難以還擊。

  小米已經不是山寨貨了,它給巨頭們拋出了棘手的挑戰。隨著新興經濟體的發展,小米會繼續擴張,將自己的產品賣給那些崛起的中產階級。

注:本文選自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站,由科客編譯,歡迎轉載與分享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
收藏
分享到:
我要點評 0 條評論

最多可輸入140個字

Talk客

  1. Talk客:共享單車風波四起,誰又將是最后贏家呢?
  2. Talk客:各取所需而已?谷歌這11億刀是否物超所值?
  3. Talk客:安卓旗艦四面圍剿,新iPhone能否成功逆襲?
  4. Talk客:6GB大運存手機遍地走,是剛需還是噱頭?
  5. Talk客:靠臉吃飯成現實!支付寶“刷臉支付”商用,你怎么看?
  6. Talk客:年度最強安卓旗艦三星Note8來了,你準備剁手?
  7. Talk客:聯想痛失全球PC第一王座 靠VR能扳回一城?
  8. Talk客:昔日大牌,歸來已是小眾!他們的出路在哪?
  9. Talk客:魅族PRO 7會是它的春天?聯發科高端夢何時圓
  10. Talk客:國產品牌豪奪國內市場份額 蘋果三星銷量能否逆襲?

作者推薦

?